相关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工研院要闻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调研工研院体制机制创新

来源: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9-2-27 阅读:

    2月26日,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率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包献华等一行莅临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调研工研院体制机制创新情况。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东莞市副市长刘炜、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卓庆等陪同调研。

    工研院院长张国军向徐南平详细汇报了工研院在体制机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产业孵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工研院现行体制下产业孵化及人才引进的运行机制。

?张国军向徐南平汇报工研院工作进展

    工研院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呈现出“三无三有”的特点,即无行政级别、无事业编制、无固定运行费;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市场化盈利能力、有“创新创业与创富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其中,实现“盈利”、“创富”的途径之一就是产业孵化。工研院孵化平台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打造了“华科城”品牌系列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团队的资源,逐渐形成了以科技引领、融资支持、场地支持、政策导入、技术合作、增值服务为主的全方位孵化服务体系,为众多孵化企业成长提供服务。目前已建成9个产业园区,孵化面积近50万平米,累计孵化企业635家,其中自主创办企业68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占松山湖总数16%),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占松山湖总数15%),上市后备企业3家(占松山湖总数12%)。

    工研院体制机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的吸引与凝聚上。为****限度激发团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工研院通过理事会最高决议,设立人才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50%-70%归创造该知识产权的团队所有。在人才激励机制的保障下,工研院建成了一支600余人的研发团队和1000余人的产业化团队,引进了华为原高级副总裁李晓涛、北京机床所产业公司原总经理倪明堂、佛山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刘元新等为代表的专职队伍,引进了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牵头的运动控制团队,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李国民教授(COGNEX公司第一代工业相机发明人)牵头的智能感知团队,香港中文大学王钧教授牵头的无人艇团队,以及全球****半导体激光器公司JDSU公司前高级主任工程师马修泉研究员牵头的大功率激光器创新科研团队等。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共谋工研院的创新发展。

徐南平一行参观了激光器件实验室。大功率激光器创新团队带头人马修泉向徐南平详细介绍了团队工作进展。团队自2016年开始从事激光光源与激光制造装备相结合的科研工作,经过两年高强度的技术攻坚工作,在2018年推出了商用化的单光纤5kW模块工业激光器模块,又相继突破特种合束器拉制、高功率光纤光栅刻写技术、超高功率QBH/QD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多模合束输出功率已突破30kW,后续输出功率还在不断提升中。团队还计划充分发挥自身在激光工艺与制造装备方面的优势,将研发的30kW级工业激光器应用在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土建施工、石油勘探等领域的装备研发工作,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继续努力。

?徐南平考察工研院自主研发的30kW光纤激光器

    广智院副院长、工业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倪明堂向徐南平一行介绍了3D超薄玻璃构件制造装备。工研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3C产业,针对新一代智能终端精密构件,围绕3D超薄玻璃构件制造装备的关键共性技术壁垒进行突破,分别攻克3D超薄玻璃热弯装备、3D曲面贴合装备及透明构件检测三个装备关键核心技术难关,研发出相应制造装备,实现智能终端3D超薄玻璃构件制造装备行业应用与产业化。已研制出原型样机并在蓝思、新知、瑞立达试用,热弯成形后的玻璃盖板在金立、vivo使用,相关技术申请专利8件。该研发团队也成功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东莞唯一)和广东省首批本土创新科研团队(东莞市唯一一个获批该类项目的团队)。

?徐南平一行参观工研院核心装备

    此外,徐南平一行还参观了全自主无人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尺寸测量实验室,观摩了工研院核心装备展示,如激光切割机、搅拌摩擦焊、制证打印机、机器人手臂等。针对制约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工研院围绕激光技术及装备、无人自主技术、数字化设计、智能传感、智能控制、工业大数据等方向开展技术研发,开发出数十类核心功能部件及工业软件,十余类几十个系列关键装备,并成功应用于轻工制造、3C电子制造、汽车模具制造等相关行业。

    徐南平对工研院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进展及成果表示赞赏。未来,工研院将逐步实现从科技支撑产业向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积极拓展新的研发方向,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区域产业发展。